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和市民感受北碚的生态环境,了解北碚深厚的历史文化,发现北碚独特的魅力,本报联合北碚区委宣传部,从今天开始,开展“住在北碚的N个理由”大型有奖征文活动。只要你用手中的笔,写下与此主题有关的文章寄给我们,就有可能获得500—2000元的奖励。
文化底蕴深厚的都市后花园
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,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就致力于把北碚建设成“皆清洁、皆美丽、皆可居住、皆可游览、皆有现代化生活设施”的生态花园城市,在北碚成功进行乡村建设试验和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,整治街道,遍植法国梧桐,兴办学校,建设西部科学院、博物馆、体育场、影剧院、平民公园、报社、图书馆等科学文化设施。使北碚由一个穷乡僻壤变成了具有现代雏形的城市,被学术界视为中国乡村建设试验的发源地和近代城镇化道路的开端。
抗战时期,北碚被誉为“陪都的陪都”,有二十多个国家级部委办单位、三千多名科技文化界人士居住北碚,境内的邓小平旧居、贺龙院、老舍故居、雅舍、复旦大学旧址等100余处人文景观和抗战遗址,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底蕴。
屡获殊荣的生态宜居城
进入新世纪,北碚区以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,改善生态环境质量,保护生态人文环境,提高公众生活质量”为根本出发点,发挥生态优势,突出山水园林特色,大力推进生态北碚建设,使北碚的山更绿、水更清、天更蓝、环境更优美。
2002年,北碚被建设部命名为西部第一个“国家园林城区”。2003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,2006年获得“全国绿化模范城市”和“国家环保模范城区”称号,并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授予“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良好范例奖”。全区森林覆盖率33.9%以上,城区绿化率43.78%以上,成为重庆主城最宜居的城区。
有奖征文活动从今天开始
“住在北碚的N个理由”大型有奖征文活动从今天开始,到12月31日截止。
为鼓励广大读者踊跃参加,特设一等奖1名,奖金2000元;二等奖3名,奖金1000元;三等奖6名,奖金500元。
征文要求:1000字左右的白话散文。
来稿请寄: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重庆晨报。
邮编400010(请在信封上注明“宜居北碚”字样)
电子邮件:cqcbxwb_2006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