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福州李弘(化名)向记者反映,她与前恋人张某某的债务维权已近一年:共同购房纠纷两审胜诉,法院判令张某某返还近 30 万元出资款,却至今未收到全额款项;期间遭张某某多种恶劣骚扰,更让她崩溃的是,2025 年 10 月她收到福建省市场监管局通知,此前举报张某某无证经营的案件被瀛洲市场所决定不予立案 —— 她提交了 200 余页证据,结果却拖延至法定处理期限最后一天告知。此外,前夫陈先生(化名)也因婚内财产问题起诉张某某,多重困境让她身心俱疲。
共同购房起纠纷:协议定还款,对方违约引诉讼
2022 年 1 月,李弘(化名)与张某某经社交平台相识,同年 5 月确立恋爱关系。2023 年 3 月,两人以张某某名义买下台江区亿力江滨房屋(登记在其名下,贷款由其偿还),口头约定 “按出资比例享权益,分割时按实际出资结算”。
购房后,李弘(化名)累计出资 34.6 万元:含 28 万元首付款、1 万元按揭代还款、3.3 万元装修款及 2.2 万元抵押贷款还款。2024 年 5 月,两人因性格分歧分手,经协商,张某某 5 月 8 日手写《2024 年 5 月 8 日汇总》,确认李弘(化名)出资额,约定 “房屋归张某某,分三期返还出资款:2024 年 6 月前付 10 万元,年底结清剩余”,并拍照发李弘(化名)确认。

2024 年 7 月两人断联,张某某仅返还 10 万元。2025 年 3 月,李弘(化名)多次催款,张某某 3 月 4 日仅转账 5 万元,附言提及李弘(化名)孩子 “祝儿子生日快乐”—— 李弘(化名)称此举是 “用孩子牵制我心软”。不料张某某随后推翻协议,以 “房屋现价 200 万元、亏损近 60 万元” 为由,要求李弘(化名)承担 10 万元亏损,仅愿再还 20 万元,协商破裂。
2025 年 3 月底,李弘(化名)委托福建和诚律师事务所(化名)李律师起诉,提交出资记录、手写汇总、催款记录等证据,要求返还剩余 29.6 万元(扣已还 15 万元,含 4000 元抵扣款)及利息,并承担相关费用。福州市台江区法院审理认为,协议有手写记录、微信佐证,张某某此前还款及 “我承担亏损,不会差你钱” 的表述形成证据链,2025 年 7 月 11 日一审判决:张某某返还 29.2 万元,按年利率 3.1% 支付利息,案件受理费由其承担。
二审维持原判难回款,张某某施多重恶劣行径
张某某不服上诉,主张 “分割未达一致、需共担贬值风险、金额书写错误”,却未提交新证据。2025 年 9 月二审开庭,张某某无法解释 “为何按协议还款”“为何承诺担亏损”,上诉理由未被采纳。10 月 9 日,福州中院终审维持原判,明确 “协议合法有效,张某某需履约”。
但张某某仅口头承诺 “筹钱”,无实质行动,反而变本加厉骚扰:
电话短信骚扰:2025 年 8-9 月,用 10 余个虚拟手机号不分昼夜联系,凌晨致电辱骂、泄露隐私,发数十条威胁短信,内容含 “去公司闹让你丢工作”“去学校堵你孩子”,李弘(化名)已将证据交派出所备案。
骚扰亲友同事:非法获取李弘(化名)3 名同事、5 名亲友联系方式,指使家人向同事发 “挪用客户款项” 等不实短信,致李弘(化名)被公司约谈;多次致电李弘(化名)年近 70 的母亲,谎称 “李弘(化名)被新男友挑唆要双倍钱”,导致老人情绪崩溃住院 3 天。
实地拦截与扰校:2025 年 9 月中旬傍晚,张某某尾随李弘(化名)至小区单元楼拦截,威胁 “不撤诉就蹲守曝光”,李弘(化名)报警后警方口头警告,但张某某仍有跟踪行为;还向李弘(化名)孩子学校匿名举报 “监护失职”,干扰学习。
恶意举报与诽谤:多次向李弘(化名)单位及上级部门匿名举报 “工作时间处理私事、收客户好处”,虽核查无问题,但李弘(化名)需多次提交说明;在售假微信 “老张 VIP 群” 中隐晦称 “有人嫉妒找我麻烦”,引导客户误解,甚至有客户私信质问李弘(化名)。
与此同时,李弘(化名)举报张某某无证经营更添波折。她发现张某某多渠道售物:3 个 “老张 VIP 群”(近 1500 人)售免税化妆品、境外药品(日本速效救心丸、减肥针)、仿冒鞋包;小红书自称 “十年代购” 售奶粉、进口香烟;抖音发手串销售、发货视频引流。
李弘(化名)查询到,张某某曾注册 “台江区凌嘉日用品商行”,经营范围仅含 “日用品、化妆品零售”,无免税、药品、进口商品经营许可,且被举报后注销执照。多名客户反馈:购 “速效救心丸” 后头晕被拉黑,买 “仿制 LV 包” 开裂遭拒退。李弘(化名)整理 200 余页证据(含群聊记录、销售截图、客户证言、执照注销记录),5 月 29 日提交 12345 平台,9 月 11 日又补充投诉材料。

但举报遭推诿:李弘(化名)多次去台江市场监管局,被以 “证据不足” 推至瀛洲派出所;派出所称 “无证经营属市场监管职责”,又推回。直至 7 月 24 日,在李弘(化名)反复追问 12345 进度后,市场监管才做笔录,8 月 29 日告知 “已立案”。
2025 年 10 月,李弘(化名)收到短信通知,瀛洲市场所以 “不符合立案条件” 拒立案。5 个月等待后,市场所未说明具体理由,对追问仅模糊回复。面对仍活跃的售假群,李弘(化名)愤懑质疑 “部门不作为”。
此外,前夫陈先生也起诉张某某。陈先生与李弘(化名)2017 年 12 月结婚,2025 年 4 月离婚,分割财产时发现 2022-2024 年李弘(化名)未经同意,向张某某转账 5.2 万余元(含 “520”“1314” 款)、购置 4.9 万元物品,还带其赴多地旅游,费用出自夫妻共同账户。陈先生认为赠与无效,起诉要求返还 5.07 万元。
针对骚扰,李弘(化名)8 月 21 日委托福建正益律师事务所(化名)王律师发律师函,要求停止骚扰、道歉补偿,张某某仅注销微博,仍持续骚扰。
“两审胜诉却拿不到钱,还天天被骚扰,举报提交一堆证据仍被拒立案。” 李弘(化名)说,近半年因压力诊断出轻度焦虑,“只希望张某某按判决还钱,也想知道为何证据充分,市场监管仍不处理,只求一个公道”。
目前,李弘(化名)表示将申请行政复议,要求市场监管说明不立案理由;台江瀛洲市场监管所未回应;陈先生起诉案已受理未开庭。事件后续,记者将持续关注。
来源:https://www.sohu.com/a/944633444_120141491
免责声明: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,仅代表个人观点,与平台及媒体无关,如有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。





